王若文:自杀也是过劳死

2011-12-14 10:19:00    总裁网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是生活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生命的长度究竟如何衡量?百度员工给我们留下的,更多是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以下为视频文字实录: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您,在IT行业的一个工作,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据您的了解所看?

  王若文:IT这个行业和一般传统的行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其实我从事IT的时间应该说很长了,早在十三四年前,就与IT打交道。而且在IT这个领域里边,一做都不少于六七年的时间,所以我对IT的员工特别了解。那么IT的员工,他们更多的是,凭兴趣与机器打交道的比较偏多。也就是说,他不是按照传统的行业,老板交代什么工作,按部就班去做什么工作,也不像通常的这种工厂,有一个流水线的概念,你做完什么我接过来做,我做完就传到下一个环节去做。而是很多工作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比方说软件的开发。你知道软件工程师,他们一旦对这个写软件有兴趣,有爱好的时候,可以通宵达旦的去写。所以IT领域里边的,工作的强度确实很大。但很多时候的强度,未必是公司强加给他,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狂热,一种喜爱,一种成就,一种兴奋,而导致很多人自己给自己压力,你知道吧。是这么一种状态。

  主持人:那您觉得就百度这件事,或者是也有类似的这种事情,像华为,其实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企业的责任,还是员工自己的责任?

  王若文:其实这是一种,我们通常讲的过劳死的行为,对不对。那其实过劳死,我们过去没有这个概念。我记得十年前,从日本传到中国,我们知道日本的节奏非常的快,都是特别特别快,所以那会儿就有了过劳死。那实际上从日本传到中国,那么中国就有了过劳死的这种说法。在没有传到中国以前,中国一样有过劳死,只是那会儿没有这种概念。就像今天的科学发达了,有那么多的病的名称出来了,其实古代可能也有这些病的存在,只是那会儿没有发现,这么清晰的病的名字而已。那今天面对过劳死的这一种观念,或者态度,人们通常会想到一个就是,企业把员工给累死了。所以很多人很责备企业,我认为在我看来,我认为这个有点偏见。就是说,很多员工的死亡,可能是过劳死,但并不是所有的过劳死,都可以对企业进行怨恨。为什么呢,我们说过劳死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那些在血汗工厂工作的,很基层的员工。他们呢,你比如在珠三角,那些个别的台资企业,港资企业,包括韩资企业里边,很多的工人,从早干到晚,不是八个小时,都不是十二个小时,远远超过十二个小时,有时候达到十五六个小时一天,这本身强度就够大的。另外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他们没有休息的时间,就有一个非常短暂的吃饭的时间。那么你说员工喝水,喝水那要记考勤,你要上厕所啊,上厕所也得记考勤。所以这样的员工,就是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工资,没有休息的概念,一个月休一天可能都比较困难。

  主持人:完全是受压迫。

  王若文:没错,所以我说处在这种黑心工厂的,这些员工的死亡,我认为这是一种过劳死。那这种过劳死,我认为应该是企业来负责任的。但这里边还隐含了另外一种,就是有一些员工想逃离这种企业,逃不出来。你知道很多这种黑心工厂,把门都锁的死死的,你知道不,连防火门也锁死了。不是曾经发生了一些,这种企业发生火灾的时候,员工都被烧死了嘛,就是连消防通道都给锁死了,出不来。那有一些员工想逃离出来,而出不来的时候,内心极度的恐惧崩溃,最后就会选择自杀。那自杀其实也是一种过劳死。就是在黑心企业,黑心老板企业里边工作的员工,无论是因为太大的强度的工作,而导致难以负荷出现的疾病死亡,或者是意外死亡,或者是想逃离工厂,而无法逃离的时候,选择了自杀的这种行为。我认为这两种死亡,都应该认定为过劳死。这是我说的应该怨企业的一块。那么另外还有一种,其实不应该怨企业。有一些员工,他就是特别热爱这份工作。我们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成就的动力,他真的是狂热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离不开这份工作,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时的工作。当身体可以支撑的时候,他真的是连轴转,当身体感觉到有不适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通常这种员工比较多的,都是在IT企业里边。这个社会我感觉,只有与IT相关的这些职业经理人,他们才会有一种高度的狂热。我们不说对事业的狂热,而是对他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内容,比方说写程序,比方说研究一个科研的课题,他恨不得就是没日没夜,最快的速度把这件事情去完成。那这种过劳而导致的死亡,我认为就不应该责备企业。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