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再爆两员工自杀 郭台铭式管理遭诟病

2010-04-09 18:25:18    中国经营网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频繁发生的富士康员工死伤事件,考验了富士康怎样的“用工制度”,职场员工又该怎样应对各种压力?

  身陷“员工死亡门”的富士康,7日又再次被曝两名员工突然死亡,公安局已排除他杀,不属于刑事案件。从2007年至今,富士康已有11名员工死亡。

  据《南方日报》报道,7日早上6时许,一名22岁湖北籍男子在家突然死亡,当天下午17:30左右,一名宁姓云南籍女员工坠楼死亡。而在此前的4月6日,一名18岁江西籍女员工坠楼自杀,目前在医院抢救还生死未明。

  频繁发生的富士康员工死伤事件,考验了富士康怎样的“用工制度”,职场员工又该怎样应对各种压力?

  用工制度遭质疑

  据上海金融报报道,富士康一贯以“血泪工厂”闻名,其员工死亡事件屡见不鲜。然而近段时间此类事件却发生得异常频繁,外界怀疑这是因为近期富士康订单骤增,员工工作压力增大的缘故所致。长时间加班、工资低、缺乏保障,让富士康员工长期受到的劳动力压榨和歧视性待遇。

  据了解,富士康总裁台湾郭台铭系军人出身,对富士康一直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在这个工厂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必须服从上级;有极度强调执行力的“目标管理”,对员工有严格的奖惩机制。同时,这种高强度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导。

  为此有业内人士质疑,富士康这种严苛管理、缺乏尊重和个体关怀的工作环境,早已不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高压式的准军事化管理体系虽然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但却缺乏健康人才链的支撑。其导致的后果是,中层员工跳槽不断增加,底层员工中会存在很大的不满情绪。据悉,在富士康的管理队伍中,由台湾派驻到大陆的干部被称为“台干”,在大陆本土培养的干部则称为“陆干”。在富士康,台干属于当家的强势一方,陆干不容易被提拔,长期这样受压。有数据表明,富士康内地员工达到45万名之时,经理以上的陆干也仅有80名。

  在待遇方面,陆干和台干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在台湾当地,郭台铭除了给丰厚的年薪外,每个入职的经理级管理人员都会获得相应的股权。2010年富士康年会的压轴例牌抽股票环节,鸿海总计抽了市值高达5.24亿元的股票,共创造了50名百万富翁、13名千万富翁。而针对陆干只有“138”的内部激励政策,即针对服务时间达到1年、3年、8年的核心干部员工执行奖金、补贴、住房等相关福利政策。但陆干在公司管理团队的信任度、晋升空间以及股票期权的辐射度,与台干比较相距甚远。

  透视现代企业管理弊端

  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员工”,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推动员工的发展。马斯洛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大多数员工只有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后,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就是人性。一个企业要获得长远、稳定地发展,也就必须考虑到这一人性化的需求。

  为此,中国心融集团总裁冯耘在接受上海金融报时称。富士康屡见报端的坠楼自杀事件,并不只是企业直接的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而更多地透露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

  国际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埃德加·沙因曾经说过一段话:“组织需要的只是个人部分特定的活动,但前来工作的却是整个人。人们会附带有许多不是组织预期的,与计划不完全适合的态度、情感和感知。”所谓的态度、情感和感知,反映到一个人身上就包括8个方面:职业,兴趣爱好,身体健康,学习成长,人际关系,伴侣关系,亲子教养和情绪。企业支付的是8个小时的劳动,以为买下的只是员工8个小时的时间和职业这一部分,但其实剩下的16个小时和7个方面,同样会被员工带入到工作中,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绩效。

  冯耘表示,富士康员工的坠楼事件,通常旁观者会将其直接归咎于“压力”。因为无法承担工作失职以及面对审查而觉得羞辱的心理压力,这只是表层原因。但在这纵身一跳后面,是员工个人对现状的失望。员工选择一个企业,其实与企业之间就有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契约就是员工个人发展的实现方式。员工如果能在企业内部得到顺利的个人发展,那么他就能为企业创造个人价值,反之,就会做出阻碍,甚至危害企业的事情。

  “如何更好地管理员工,使其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这是几十年来所有企业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冯耘称。“像富士康发生的这类事件,在全球500强企业都曾经发生过,甚至今天还在发生,这中间,众多企业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引入企业员工辅助发展计划(EAP)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EAP服务就是心融集团一直在做的事情,我相信这很快将成为国内所有有发展远见的企业的共识。”

  富士康是以管理严格而著称的企业,在发展初期,这种制度被证实是有效的。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难免会采用一些强硬的管理措施,给员工施加很多压力;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背后,也不可忽视的是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的极大威胁。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近年来不断面临“员工荒”以及频发事件的原因。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柔性的措施,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和需要,在企业高度竞争的压力下,也关心员工的生活,适当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另外,富士康员工的自杀事件还有另一层的警醒意义。行业人士指出,现在社会的心理服务系统还不够完善,在个人的成长、学习、就业中,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商教育缺乏,个人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还不够。企业如果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就可以为员工提供多渠道的心理支持。

    (来源:中国经营网)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