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身陷危局,收购沃尔沃是聪明or鲁莽

吉利集团堪称中国民营企业的样本,掌门人李书福亦堪称中国企业家群体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从1996年开始打出第一辆汽车,到收购全球知名品牌沃尔沃,短短10多年时间,使得吉利集团与李书福名声大震。但是根据吉利集团披露的近年合并负债资产表来看,自从2010年收购沃尔沃之后,也相继承担了其高达35亿美元的债务。这让吉利集团及李书福陷入了危局之中 …[详细]

 

 

 

自从2010年收购沃尔沃之后让世界认识李书福,并加速了吉利的国际化战略。但如今却让海外高利贷勒紧了脖子,难以喘息。那么此举到底是聪明的扩张还是鲁莽的冒进呢?

观点博弈
沃尔沃:让世界认识李书福和中国
  沃尔沃的希望在全球。

收购沃尔沃:促使了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接轨

2010年8月,李书福正式完成对北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收购。收购完成后,沃尔沃当年实现全球销售37.4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长11%,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盈利,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而在2011上半年,沃尔沃汽车中国的发展则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品牌建设和销售业绩双双结出硕果。中国区上半年销量21,000多辆,同比增长36%;全球销量也取得了20%的增长,其中XC60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可以说,李书福的收购并没有让瑞典乃至整个欧洲失望,中国人确实为他们带来了奇迹。

成功收购世界豪华品牌沃尔沃汽车,又充分体现了李书福的远见卓识和整合能力。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按游戏规则出牌,李书福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超越了商业范畴,赢得了来自世界的认可和荣誉,这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向。 …[详细]

吉利收购沃尔沃受益无穷

收购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吉利不仅收购了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也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收购沃尔沃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现成的通道,并解决了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形象。

提升了吉利自主品牌高端化: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目的,绝非为收购而收购,其通过控制沃尔沃,进而将其改造成为自主品牌,并通过沃尔沃强大的研发能力提升中国汽车制造的技术含量的意图非常明显,而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一直被视为中国汽车业的三大软肋。

财务数据显示 :吉利发展势头良好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经过战略转型,吉利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和健康,吉利各项海内外发展战略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吉利在公开信中说。

据今年8月发布的吉利香港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净现金水平到今年6月底仍持续在人民币3.63亿元的稳健水平。另一方面,沃尔沃在被吉利收购后迅速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成为李书福的“定心丸”。今年前6个月,沃尔沃实现营业利润12亿瑞典克朗…[详细]

李书福正是凭借着开创精神和敏感的商业嗅觉,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生产汽车的企业,也促使了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接轨。尽管李书福让沃尔沃成功扭亏为盈,但离成功消化“蛇吞象”还为时尚远。沃尔沃的全面复兴将依赖于未来在作为第二本土市场的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而目前沃尔沃的中国战略推行并不是顺风顺水。

李书福陷入海外高利危局
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

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

危局的由来还得从头说起。 当初收购沃尔沃,吉利集团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是因为其出价远高于其他竞争者,大多数竞争者的方案是从福特手中购买沃尔沃是小头,大头放在了沃尔沃日后的重组和运营上。

根据吉利集团提供的财务报表,截至2008年6月底,吉利集团的非流动资产为5.79亿美元,流动资产7.89亿美元,两者合计13.68亿美元。即,吉利集团自身的实力无法买下沃尔沃。换言之,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必须依靠各类贷款,但也将使得吉利集团的负债迅速增加,对其经营将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会带来空前的风险…[详细]

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吉利集团2010年的购买折价来自于收购沃尔沃,那么可以断定这种营业外收入难以持续,而更重要的是,这种购买折价尽管增加了当期利润,却不产生现金流,也就无法用来偿还利息或其他债务。

事实上,2010年末吉利集团的偿债能力是下降的,这从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快速下降就可以知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0.87亿元猛增到108.85亿元,短期内资金压力之大不言而喻…[详细]

各类融资路径难言顺畅

屋漏偏逢连夜雨,吉利集团的汽车业务也难尽人意。吉利汽车2010年实现销量41.58万辆,同比增长27%,显著低于201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平均增长幅度34%。2011年上半年,累计总销量为21.3万辆,只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44.5%。

有知情人称,政府如今对沃尔沃项目已变得相当谨慎,其基调多是让吉利集团自筹资金,地方政府不能再出真金白银。刻不容缓,吉利集团必须尽快找到新的资金来源突破口。令业界担心的是,包括上述海外融资路径遇阻在内,吉利集团的各类正常融资途径皆逐渐呈现堵塞之势。如果被逼无奈,最终走上以高利贷还高利贷的道路,其风险之大,不堪想象…[详细]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曲折

企业并购道路曲折

联想并购IBM:国际化已成功

2004年12月9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其时已经陷入亏损的IBM旗下个人计算机项目,直到2009年前,这次并购使联想集团巨额亏损,市场占有率下滑也让联想集团站在悬崖边上,功成身退多年的商业“教父”柳传志也被迫重出江湖。当时投资者和公众都纷纷失望和质疑。

然而两年后,联想重回到了PC前三的宝座,在柳传志的展望里,联想与全球PC金牌也只有一步之遥。联想用业绩交出了答卷,柳传志底气十足地表示“我很慎重很认真地宣布,联想国际化已经成功,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是成功的。”…[详细]

受累汤姆逊公司清算 TCL惨遭索赔

2004年1月,李东生踏进了法国总统府,难掩内心的兴奋。在这里,他签下了与法国汤姆逊的合资项目。而站在李东生和汤姆逊CEO达哈利身后的,则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理拉法兰。这是2004年1月29日。与汤姆逊成立的新合资公司将年销彩电18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首次有实力重构主流产业世界版图。

本该是“好事”,可终究酿出了“苦果”。TCL集团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后不但业绩遭遇连连亏损,事端贫乏,如今受累法国汤姆逊公司清算,再次陷入财务压力困境。

2011年3月14日,TCL集团在停牌一天后公告称,法国南特商业法庭于3月10日对TTE欧洲公司重组诉讼案的第一令诉讼作出初审判决,要求TCL集团、TCL多媒体及其4家全资子公司向TTE欧洲之法定清盘人赔偿2310万欧元(约2.11亿元),目前TCL多媒体已于2010年度财务报表中对TTE诉讼计提预计负债1000万欧元。…[详细]

腾中收购悍马:错误的交易无疾而终

2010年2月25日,腾中重工发布声明称,因未能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而终止对美国通用汽车旗下悍马的收购。这为一场持续了9个月的不被看好的交易彻底划上了并不令人意外的句号。自2009年6月这家神秘的民营企业突然出现在悍马的买家席位上时,质疑其收购合理性的声浪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我看不到政府有任何一点理由来批准这个交易。”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及合伙人张天兵说,“腾中的模糊身份,从其基本收购能力、产业经营能力到产品本身,和悍马未来的黯淡前景,都不支持这一收购的达成。”消息公布后,腾中重工的网站已删去了包括公司介绍、收购公告等所有相关信息…[详细]

海尔并购三洋冰洗业务落定

2011年10月1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梁海山和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副社长本间充分别代表双方正式签署收购协议。根据协议,海尔正式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及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家用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销售业务等9家子公司。双方预定在2012年1月至3月末之间陆续完成相关事业和业务的交割。

海尔在海外征战多年,其在欧、美均有工厂,自主品牌的冰箱现已进入欧美主流渠道销售。罗清启认为,强力切入日本市场后,海尔将完成在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布局。但是,日本是全球电器的生产大国,产品技术成熟,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同度高,因此海尔通过并购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好比足球赛踢客场,“挑战巨大”…[详细]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无论是聪明的扩张还是鲁莽的冒进,他在国际化中所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无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宝贵的样本。

专家观点

盖烈夫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抬起脚跟、是站不稳的,即使站住了也不会长久…[详细]

刘春玉

卓越领导李书福

团队充分的空间和权力,而不是插手他们的管理层面…[详细]

宋晓飞

李书福且摸石过河

吉利并没有诞生“混血儿”,自己的市场地位也提升有限…[详细]

电话: 0755-27757566-807

E-mail:tangwenduo@ichinaceo.com

栏目部分文章属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总裁网观点博弈栏目组

本期责编:文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支付方式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5-2011 ichinaceo, All Rights Reserved
总裁网所有(C)200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