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入奢,是重新定位or营销手段?

每逢年底,按惯例白酒业都会进入“涨价通道”,以“飞天”茅台为首的高档白酒不断涨价,与其特殊的品牌定位有密切关系。近几日,国酒茅台向世界奢侈品协会申请“奢侈品资格”在坊间闹得沸沸扬扬。11月29日,有消息称世界奢侈品协会已经证实,由于“茅台申请奢侈品资格”的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茅台与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接触暂时停止…[详细]

 

 

 

茅台入奢,是深度打造自身的品牌价值,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而重新定位?还是控制对经销商的发货量,加剧高端白酒市场的供需矛盾,意在限量保价,只是一种营销策略?

观点博弈茅台瞄准奢侈品定位

2011-12-12 第 23

观点博弈
茅台:“奢侈品”的头衔
  茅台涨价是原材料上涨,还是稀缺性?

岁末茅台再传涨价声 出厂价或将上调20%-30%

龙年春节日益临近,高档白酒又将迎来一波销售热潮,随之而来的是高档白酒的涨价躁动。昨日,导报记者从茅台厦门经销商处了解到,本月20日左右,茅台酒将借全国经销商大会之机,再上调茅台酒出厂价,幅度或达20%-30%。

卖了十几年茅台酒的某酒庄经营者断言:“这波涨价的可能性在九成以上。”依据是,现在茅台出厂价只要600多元/瓶,而五粮液要700多元/瓶,然而在零售终端,茅台的售价是五粮液的将近两倍,因此,有业者认为,“再涨价应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详细]

“茅台价涨疯了!”众消费者望酒兴叹

从2010年12月15日,贵州茅台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53度飞天茅台每瓶出厂价由此前的499元上调至619元,到之后该集团连发“限价令”——先是普通茅台每瓶禁超869元,后又调整为“限价”959元,茅台价格一路飙升。如今,市面最受欢迎的53度飞天茅台已经涨至1980元。

曾记否,改革开放初期,每瓶茅台的售价仅为8元,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为40元,折算一下,一月工资能买5瓶茅台。现如今,按照当下普通工人的月薪来计算,恐怕他们只有“仰视”的份了。然而,疯狂的茅台并没有就此“收手”的迹象。据悉,茅台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3年内飞天茅台的零售价或突破每瓶5000元…[详细]

茅台,早已不是一种普通的白酒,作为一个符号,除了表征品位、身份,某种情况下似还意味着某种特权。从某种意义上说,茅台已经具备了奢侈品的特征,“世界奢侈品协会”的代表也说,茅台入选奢侈品,是够格的。

借“入奢”加快品牌国际化
树立品牌形象

两个策略:实现茅台国际化

茅台进入国际市场,从透露的信息看,目前有两个策略:一个是低价策略。前不久,茅台酒被曝同一产品国外价格比国内价格低,茅台回应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低价策略。另一个是走高端路线。茅台与世界奢侈品协会接触,了解进入全球100强奢侈品榜单事宜,即是此意。

但两个策略都备受奚落。如果说低价策略所受质疑还仅是道德层面,那么进入世界奢侈品100强则要面对市场风险。茅台暂停与世界奢侈品协会接触的原因,不是自己是国企,也不是茅台董事长所谓“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更不是社会道德质疑,而是判断市场风险后的选择…[详细]

通过入奢:树立中国品牌形象

说到奢侈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LV、香奈儿、GUCCI等等国际大牌,对于中国的奢侈品,虽然并没有定论,有专家认为,最有可能出现在白酒和红木领域,因为它们具备了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传承等特点。而从白酒一轮接一轮的涨价风暴中可以看出其也有着奢侈化的趋势。

成为奢侈品对于茅台来说,既是现实发展的认定,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奢侈品贸易委员会秘书长欧阳坤就表示,“贵州茅台想申请奢侈品,主要是目前国外的零售渠道并未承认茅台是高端白酒,因此茅台是想通过奢侈品这一身份,进入国际市场。”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统计,中国内地2010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该协会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因此,树立中国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变得尤其紧迫。如果中国现在再不发展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无异于将中国奢侈品市场拱手相让予外国品牌。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当国外的奢侈品铺天盖地涌向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居然找不出几个像模像样的奢侈品牌…[详细]

"入奢"为涨价找理由
专卖店买瓶53度茅台很难

茅台入奢是营销策略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国内和国际上,都不可能存在奢侈品的评选组织,一件产品是否奢侈品,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茅台此次传出如此说法,或是为了给后面的涨价找个理由。

白酒奢侈也好、普通也罢,都是茅台的营销定位,无可置喙。真正的问题是,已经成为奢侈品的茅台其背后的真实逻辑在哪里?答案很简单,茅台的营销策略,起码很大程度占了“国酒”的光。这是一种意识形态明显的标志,在其商品属性之外,附加了更多群体道德上的美感。

我们常说,做最真实的自己。做酒如做人。一会儿要以平民属性营销,一会儿又要以奢华身份混迹,哪个便利自然选择哪个。从这个意义上说,茅台拒绝了继续接洽“奢侈品”的策略,谁说不是很经济的事情呢…[详细]

茅台涨价的“类奢侈品”营销

在国内物价一片涨价声中,茅台出厂价、零售价大幅上涨,激起了社会广泛的议论。本来,涨就涨吧,还找什么理由。就算要找出一个理由,也不要把提价的原因归结到“更好地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但笔者无意从道德角度评论,因为只要是在社会法律规范之内的事情,企业做与不做都有自己的自由。但仅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茅台每年涨价无疑是其营销的“点睛之笔”。

二线的中国知名白酒品牌,每年花在媒体的巨额广告费用所起到的作用,还不如茅台每年的一次涨价。最近几年,我们很少看到茅台在电视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有人会据此认为,茅台不做宣传太保守了。

但笔者倒觉得,这是一种稳健的保守。茅台是越来越“精通”营销了,特别是“非一般”产品的营销,此营销,我们可以称之为“类奢侈品营销”…[详细]

茅台酒早已是"奢侈品"
茅台未澄清 进军海外野心清晰

茅台“申奢”我赞成

一是,茅台高管不想给人们一个“说一套,做一套” 的不厚道的印象。贵州茅台名誉董事长曾说:“我一直主张都是要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可事实证明,也就是说说而。茅台因为其高价和真货难买,早已超出了百姓的日常消费能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二是,贵州茅台不想丢掉公款采购这块大蛋糕。众所周知,茅台酒在国内的典型奢侈特点是,“买的不喝,喝得不买”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企,还把茅台列为企业的成本开支。可见用公款买茅台送礼或消费的大有人在。可是茅台一旦被戴上“奢侈品”的帽子,那些公款买单的接待和应酬,就不能再明目张胆大喝茅台了。就冲这一点,我就赞成茅台“申奢”…[详细]

茅台的价格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在2010年新财富最受资本圈推崇的酒类奢侈品排行中,茅台再一次折桂,成为最具奢侈品特性的本土品牌。虽然外界对茅台的“奢侈度”评价甚高,但茅台的管理层却一直很谨慎,茅台董事长更是多次发出“茅台不做奢侈品”的豪言。可如今茅台15年年份酒卖到8000元左右,80年年份酒达到20多万,最贵的甚至达到38万元,而用来拍卖的茅台年份酒,更是屡次拍出几百万的天价,难得还算不上奢侈品吗?

我以为,除了文化瓶颈,动力是一个很大问题。试想,一个在国内拥有稳定消费群、可以随意涨价却供不应求的企业,它何苦要花大心思去拓展国际市场,更何况这背后有很多风险?有人说,先富起来的这一群体正在寻求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奢侈品消费也是其中之一。他们突然之间腰包鼓了起来,却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由富及贵”。用胡润的话说,“中国新贵和传统的欧洲贵族没有可比性,因为后者的历史很长,经历了好几代人,而中国的富豪的年限还很短。这就造成他们一时无法适应自己的有钱身份。”…[详细]

从“天价茅台”看中国奢侈品消费

在2010年新财富最受资本圈推崇的酒类奢侈品排行中,茅台再一次折桂,成为最具奢侈品特性的本土品牌。虽然外界对茅台的“奢侈度”评价甚高,但茅台的管理层却一直很谨慎,茅台董事长更是多次发出“茅台不做奢侈品”的豪言。可如今茅台15年年份酒卖到8000元左右,80年年份酒达到20多万,最贵的甚至达到38万元,而用来拍卖的茅台年份酒,更是屡次拍出几百万的天价,难得还算不上奢侈品吗?

我以为,除了文化瓶颈,动力是一个很大问题。试想,一个在国内拥有稳定消费群、可以随意涨价却供不应求的企业,它何苦要花大心思去拓展国际市场,更何况这背后有很多风险?有人说,先富起来的这一群体正在寻求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奢侈品消费也是其中之一。他们突然之间腰包鼓了起来,却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由富及贵”。用胡润的话说,“中国新贵和传统的欧洲贵族没有可比性,因为后者的历史很长,经历了好几代人,而中国的富豪的年限还很短。这就造成他们一时无法适应自己的有钱身份。”…[详细]


茅台入奢不管是重新定位还是营销手段,我们更希望看到的茅台“入奢”能进入世界市场,传递品牌价值的同时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参与国际竞争,树立我国品牌形象。

精品推荐

李明利

茅台成奢侈是对的

迹象表明:茅台迟早会成为奢侈品,而且成为奢侈品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详细]

风青杨

天价茅台看奢侈品

茅台再一次折桂,成为最具奢侈品特性的本土品牌…[详细]

刘祖轲

茅台价格不是太高

从市场价格配置,茅台的价格在未来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详细]

张国祥

茅台本是奢侈品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众多私营老板眼里,茅台就是奢侈品…[详细]

相关专题

焦点观察

茅台入奢:走向世界还是为已赚钱?

茅台迫于舆论压力暂停入奢 曾称要老百姓喝得起…[详细]

人物透视

李嘉诚:千亿首富的别样人生

捕捉危中有机之黄金机会,才令事业王国屡创辉煌…[详细]

总裁智慧

凡客高层动荡 如何破解人才之困

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这是企业的生存法则…[详细]

焦点观察

阿里购雅虎?马云吞大象背后的阴谋

有人认为:此次收购可能会是马云一手导演的伪收购…[详细]

电话: 0755-27757566-807

E-mail:tangwenduo@ichinaceo.com

总裁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总裁网观点博弈栏目组

本期责编:文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支付方式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5-2011 ichinaceo, All Rights Reserved
总裁网所有(C)2005-2011